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代表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克難攻堅奔小康
來源: 環球網  劉暢
2015-03-07 12:02:36

  河南省信陽市市長喬新江代表:

  釋放環境紅利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減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別減少3%左右和5%左右。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喬新江代表建議從四方面采取措施,促進完成2015年以及“十二五”減排目標:嚴格落實減排目標責任制,發揮考核約束機制作用;嚴格控制新的增量,將總量指標作為項目審批前置條件,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完善減排經濟政策,及時總結試點省份經驗,協調有關部門出臺一些環境經濟政策,比如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加強監管尤其是對一些減排設施的運行監管,確保減排項目按期建設并投入運行,加快推進“六廠(場)一車”重點減排工程建設等。

  喬新江強調,在未來的環保工作中,環境質量改善應當作為一項重要的抓總任務,圍繞它來統籌部署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讓公眾感受到環境紅利。

  (本報記者寇江澤王漢超整理)

  吉林省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金華代表:

  鐵腕減少排放

  “報告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指標是一個剛性指標。”金華代表說,我國在減少碳排放強度方面已經做了不少努力。著手建設全國碳市場、推進低碳省份和低碳城市試點、探索推進低碳工業園區和低碳社區試點等工作的開展,使碳排放強度有所降低。

  金華建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一方面可以通過科技創新,開發水電、核電、風電等新能源來代替燃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另一方面,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也需要鐵腕治理,“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不能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我在調查中發現大量污染還是企業排污引起,所以企業要擔負起‘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公民個人也有環保責任,我們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應該同呼吸共命運。”金華說。

  (本報記者劉文波成慧整理)

  浙江省林業廳副廳長吳鴻委員:

  因地制宜推進

  吳鴻委員說,2014年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取得的效果是明顯的。山更美、水更清、天更藍,老百姓生存環境得到改善,農民也提高了勞動效益,增加了收入。這項工程在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拉動國內需求、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諸多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對老百姓來說,退耕還林是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2015年要新增退耕還林還草1000萬畝,造林9000萬畝。吳鴻建議從三個方面切實推進。首先是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既要保障18億畝耕地,又要實現退耕還林目標,確實不適合農業耕作的,就要把它還林。第二是技術要跟進,各級林業部門要修訂完善相關管理辦法和技術標準,總結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和成熟治理模式,指導農民科學栽植適宜樹種,提高退耕還林的質量和效益。第三要把退耕還林的意義和好處對農民明明白白講透,使退耕還林成為廣大群眾保護生態環境、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自覺行動。

  (本報記者黃嫻整理)

  減貧安居

  湖南懷化市委書記彭國甫代表:

  扶貧要重質量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打好扶貧攻堅戰,深入推進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彭國甫代表認為,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5年時間,扶貧攻堅不到位,全面小康就是一句空話。報告提出,“難度再大,今年也要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這表明政府的決心很大,勇氣很足,敢于向貧困宣戰。

  精準扶貧是手段,精準脫貧是目標,報告首次把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放在一起,是抓住了扶貧攻堅的“牛鼻子”,不能為了扶貧而扶貧,而應以脫貧為導向,創新扶貧方式方法,要在生活、教育、就醫、就業、住房、飲水、供電等各個方面保障到戶。精準扶貧,既要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更要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既注重整體規劃,又側重分類推進;既要注重扶貧速度,更要注重扶貧質量和效益。

  (本報記者侯琳良吳丹整理)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副校長姜耀東委員:

  鼓勵創新創業

  姜耀東委員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以創業帶動就業”“要加強就業指導和創業就業”,旨在營造與培植良好的創業環境和創業文化,鼓勵各級政府與高校加強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理念。“這些做法是積極有效的,盡管創業者未必能人人成功,但是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就有可能帶來幾百個、上千個就業崗位。而且,當前隨著科技進步和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創業的門檻在降低、創業方式日益多元,創業成功的可能性也較之以往大大提高。”

  姜耀東建議開辟更多的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同時構建運營創新創業資訊平臺,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創業實踐機會和創業信息;改革專業教育教學方案,構建與專業融合的創新創業選修課程;設立專利技術專項管理與服務平臺,鼓勵技術低成本轉化,為年輕人培育更好的創業土壤。

  (本報記者趙婀娜整理)

  遼寧阜新市市長楊忠林代表:

  兜牢民生底線

  “報告中關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部署,充分體現了政府繼續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決心,也充分體現了兜牢民生底線的決心。”楊忠林代表說。

  楊忠林表示,保障性住房資金投入大,僅僅靠政府財政投入是不夠的,可以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例如從金融機構獲得專項貸款,從地方財政、住房公積金增值凈收益、土地出讓凈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來拓寬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融資渠道。此外,國家應調動地方政府建設保障性住房的積極性。可以考慮制定保障性住房建設與地方政績考核制度相掛鉤的硬指標,使之成為各地工作的重要目標。

  楊忠林認為,保障性住房必須成為精品工程、民心工程,不僅要保證質量,而且選址要考慮居民的生活便利,同時應完善住房周邊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保證水、電、氣及購物、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本報記者劉洪超整理)

  醫療養老

  北大醫學部主任助理吳明委員:

  農民看病更方便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量全部用于支付村醫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方便幾億農民就地就近看病就醫。吳明委員認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將多少錢直接給村醫,非常少見。這說明國家非常重視村醫隊伍的建設,以及農民的看病就醫問題。

  “以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是其中40%給村醫,現在又增加了5元,可謂一舉多得,既穩定村醫隊伍,又調動村醫的積極性,也使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供到位,增強農民對公共衛生服務的獲得感。”吳明說。

  吳明說:“如果一名村醫負責2000名村民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高5元后,收入就能增加1萬元,這在農村還是比較可觀的收入,將大大提高村醫的積極性。村醫隊伍的穩定,關系到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健全,能有效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

  (本報記者李紅梅整理)

  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范利委員:

  “以醫養醫”促改革

  范利委員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抓住了公立醫院改革的主要矛盾,公立醫院不能再以藥補醫,而要“以醫養醫”,回歸公益性,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公立醫院應建立合理的補償機制和醫務人員薪酬制度。“對公立醫院采取國家財政保障、激勵和監管機制,對醫務人員實行績效薪酬和獎罰制度,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改變醫保付費方式,醫務人員多勞多得、優勞多得、獎勤罰懶、獎優罰劣,適當拉開收入檔次,調動醫院和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醫療機構補償機制和醫務人員薪酬制度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改革,不單純是衛計委一家的事,需要一個國家層面的總指揮部負責統籌。”范利說,不應該把醫療服務公益性和市場化對立起來,不論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都需要首先解決醫療服務公益性問題,都必須在公平的醫療服務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

  (本報記者李紅梅整理)

  四川省人社廳副廳長羅良娟委員:

  老有所養強保障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羅良娟委員感到十分欣慰,去年她就提出了這個提案。“增幅達到27.3%,能讓百姓實實在在受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中,養老和弱勢群體的生活保障是關鍵之處。”

  如何保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真正起到保險托底的作用?羅良娟說,一方面要從制度安排上,體現繳費年限,養老金待遇與繳費年限、數額掛鉤。另一方面是完善計發辦法,現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額固定,下一步要按照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制定繳費費率,讓養老金能發揮對生活的基本保障作用。同時,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順暢轉移。

  報告還提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提高10%,“這對改善企業退休人員生活、促進社會公平作用積極。”羅良娟認為。

關鍵詞
政府工作報告
責任編輯:丁麗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