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2月12日訊(記者 趙曉慧 實習記者 劉瀾瀾)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
日前,在2016河北農民頻道年貨大集的活動現場,記者看到了來自石家莊的井陘剪紙。大紅的福字,精美細致的清明上河圖,還有活靈活現的小猴子,全都出自剪紙藝人一雙巧手,剪紙的人名叫欒瑞花,是井陘欒氏剪紙的第六代傳人,她自幼跟媽媽陳捧捧(第五代傳人)學習剪紙藝術,練就了一手高超的剪刀功夫和繪畫技能,她的剪紙作品樸素、美觀、大方,既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又富有靈巧的裝飾趣味,給人清新明快的感覺。
2014年,欒瑞花投資10萬元成立了剪紙藝術有限公司,還組織起60歲以上的剪紙藝人10名,成立了剪紙藝術研究會,本人擔任會長,定期舉辦義務培訓班,不斷組織剪紙藝術交流,為剪紙藝術的傳承做著不懈的努力。
相關鏈接:
井陘欒氏剪紙源遠流長,作品栩栩如生,生動有趣,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剪紙藝人欒瑞花的祖師爺,曾是山西平定一帶的剪紙大師,因躲避戰亂于明代萬歷年間遷徙到井陘縣天長鎮一帶,后定居井陘縣石甕村。他在這里安居樂業,繁衍生息,把欒氏剪紙藝術代代相傳。
井陘欒氏剪紙多為女性相傳,有母親傳女兒的,有婆婆傳兒媳的。老藝人傳授下一代人時都非常嚴格,要求初學者先在廢紙上練手感,練美感、練刀工、練精確度。由于師徒間多是親情關系,傳授者都是緊握剪刀手把手教,口對口傳。要求弟子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練到一定程度時,才讓她們在樣紙上試剪。有了剪刀技藝還不行,還要學習繪畫技能,初學者一般都是臨摹畫樣,有了一定的繪畫技能才可以自創新的畫樣。
欒氏剪紙主要以植物、人物、動物和花鳥魚蟲為創作原型,傳統內容有“吉祥如意”、“花開富貴”、“松鶴延年”、“喜上眉梢”、“一帆風順”、“二龍戲珠”、“蛇盤兔”、“龍鳳呈祥”、“八駿圖”、“金童獻福”、“封侯拜相”、“馬上封侯”、“百魚圖”、“福祿壽喜”、“三陽開泰”、“五谷豐登”等作品。在當地,婚喪嫁娶、逢年過節、祭祀慶典,邀請欒氏剪紙藝人是不可缺少的項目,多種造型的剪紙作品都會走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