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推進脫貧攻堅紀實
日前,在阜平縣劉家溝村食用菌大棚里,前來打工的村民正在勞作。記者趙威攝
打贏脫貧攻堅戰
農閑時節無閑農。2016年新年伊始,天寒地凍的阜平縣,脫貧攻堅開展得如火如荼——
在駱駝灣村,山區綜合開發穩步推進;在顧家臺村,家庭手工業蓬勃發展;在劉家溝村,食用菌產業正做大做強……昔日貧瘠的土地正在煥發勃勃生機,信心和希望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改變開始于3年前。
2012年12月29日、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踏著冰雪,專程到地處太行山深處的阜平縣看真貧、訪真窮。他先后到龍泉關鎮駱駝灣村、顧家臺村親切慰問貧困群眾,就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發表重要講話?!跋毨А⒏纳泼裆崿F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p>
總書記的親切話語猶如冬日暖陽,融化著當地群眾心中的“貧困堅冰”。牢記總書記的囑托,3年來,全省干部群眾攜手向貧困宣戰,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取得顯著成效。全省平均每年減貧100萬人左右,貧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2年的5274元,提高到2014年的6839元。貧困地區辦學條件明顯改觀,農村低保和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
比金子還寶貴的信心傳遞
——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p>
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的鏗鏘話語,如今鮮明地寫在顧家臺村村口,更深深地印在村民心里。建香菇大棚、種蘋果核桃、搞鄉村旅游、辦來料加工廠……3年來,顧家臺人堅定信心、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顧文香,是習近平總書記走訪的貧困戶顧成虎的女兒。這個當年想從職高輟學的姑娘,去年順利畢業,并在村里引進的九歌皮具制作有限公司就業,實習期間每月保底工資1500元。
“總書記的鼓勵改變了我的人生?!?月27日,20歲的顧文香告訴記者,“總書記來看我們,就是想幫我們富起來??倳浗o了我們信心,我堅持讀完職高,果然找到一份好工作。我要好好干,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p>
俗話說,“進了冬,萬事空”。在人們的傳統印象里,農村群眾有“貓冬”的習慣。但時下的阜平縣,農閑時節無閑農——山區綜合開發穩步推進,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家庭手工業蓬勃發展,電子商務發展迅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做好對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的宣傳、教育、培訓、組織工作,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引導他們樹立“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觀念,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
3年來,省委、省政府陸續出臺了《關于支持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及阜平縣加快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措施,先后多次召開高規格的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明確了方向,鼓足了干勁。
齊心協力拔窮根,喜看燕趙換新顏。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平均每年減貧100萬人左右,貧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2年的5274元,提高到2014年的6839元。
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一批跨區縣的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項目順利推進,全部解決了266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持續提升。貧困地區辦學條件明顯改觀,中職學生全部免除學費。農村低保和基本養老保險覆蓋全部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免費就業服務全面實施。
貴在精準的路徑實踐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貧扶到家
房檐下,大紅的燈籠迎風飄蕩;石磨、谷倉、籬笆點綴在石墻青瓦間。通過引進京企,灤平縣葦塘村這個普通的小山村,搖身一變,成了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樣本,成為京津冀游客體驗鄉村生活的好去處。灤平縣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大力引進“京”字號資本,推進了一大批富民強縣的大項目、好項目。
風景不止灤平獨好?;纳街戏N“太陽”,在曲陽縣已成一道美景。大大小小30多座荒山坡上,遍布藍色的多晶硅光伏電池板,群山仿佛披上了藍色鎧甲。曲陽62%的面積是山丘區,過去的劣勢現在變成了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的優勢。按照該縣發改局局長王平的說法,光伏產業前景廣闊?!岸愂諆灮萜谝贿^,每兆瓦光伏發電每年可貢獻稅收27萬元?!?/p>
“河北貧困地區還比較多,不少是難啃的硬骨頭,脫貧致富任務艱巨。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實施精準扶貧,增強內生動力。”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扶貧開發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突出強調了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
如今,這一思想已在我省落地生根,并轉化成生動實踐。
2014年起,我省按照國家統一的扶貧對象識別辦法,扎實開展建檔立卡工作。在此基礎上,2015年我省啟動了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堅持盤點系統定基數、進村入戶找真貧、逐村逐戶建檔案、因村因戶定措施、整改落實入系統的“五步工作法”,實事求是摸準扶貧對象。
精準識別更要精準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貧扶到家。
在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我省結合山區綜合開發,大力發展核桃、蘋果、紅棗等特色林果經濟,培育一批加工企業,豐富和拓展林果業休閑觀光功能和生態文化內涵。
在黑龍港流域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我省加快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節水種養業和設施蔬菜。
在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我省積極打造環京津蔬菜基地、奶源生產和肉類供應基地,主動承接京津高新成果孵化轉化,加快發展有機農業、休閑旅游、冰雪體育等綠色低碳產業。
以三大片區為主戰場,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核心,我省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八大行動——產業和就業脫貧行動、易地搬遷和危房改造脫貧行動、生態保護脫貧行動、教育脫貧行動、社保政策兜底脫貧行動、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脫貧行動、基礎設施脫貧行動、“互聯網+”扶貧行動。
堅持脫貧攻堅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與生態保護并重,我省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現代農業發展、山區綜合開發、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統籌推進的扶貧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