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號”開啟了商業衛星應用的先河,也標志著吉林的高新技術產業,航天信息產業研發進入了中國乃至世界的先進行列。那么如何發揮好創新驅動在經濟轉型發展中的作用,吉林省在創新方面取得了怎樣的經驗,又具有怎樣的優勢呢?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
中國網:吉林正在謀劃成為衛星省,這也是引領吉林經濟轉型發展非常重要的方面,那么創新驅動戰略在引領吉林經濟轉型發展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呢?
巴音朝魯:創新發展對我們吉林來講,也是對我們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來講,是唯一的一個出路。對我們來說,解決我們老工業基地包括體制在內的創新是尤為重要,也就是我們如何落實好創新這第一發展的動力。這些年來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人們認識到了我們老工業基地要想振興發展,最重要還是靠創新,因此創新的成果現在不斷地涌現。我覺得我們吉林的創新應該解決好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對自身的創新有一個很好的定位,我們的創新可能不同于上海、北京、廣東這些大的城市,我們認為吉林應該是更好地發揮好我們創新資源的整合能力,以及把創新貫穿于我們發展的全過程、各個領域,最終形成創新型的經濟體系和經濟模式,這個極為重要。所以現在從創新的成果來講,我覺得吉林很提振信心,比如說我們去年高鐵,長春客車國標350公里時速下線,可以說打破了我們的中國速度,也體現了吉林的科技企業的創新水平,使我們的企業走向了高端的發展。同時我們去年也發射了吉林一號衛星,這個一號衛星也是我們國家第一個自主研發的、民用的、商用的衛星,這應該代表著我們吉林科技創新的優勢,我們把航天信息的開發、衛星產業的發展,也作為未來的主攻方向之一,因為現在“互聯網+”,同樣我們可以做到“衛星+”,通過衛星來帶動我們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可以說我們現在包括更高層次上與國際的合作,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吉林還是有一些優勢的,不能把吉林僅僅認為是一個農業大省,我們科技創新方面還是有一些優勢。我剛才講到的我們的高鐵現在在世界上跑,已經跑了很多城市了。我們的衛星在地球上照,未來可能形成網絡以后,也形成大的產業。而且我們跟國際也開展合作,我們也開通了“長滿歐”鐵路貨運,這個狀況也是很好的,原來我們一個內陸省份也許走不出去,經過一年的實踐以后,只要我們有探索,有創新,能夠邁出一步,就能夠走得通,還是試一試,走得好,前景還是很廣闊的。另外我們沿邊近海的優勢,互聯互通,面向東北的空間很大,所以我們吉林還是有優勢,有信心。盡管我們經濟下行壓力大一點,但是去年仍然實現了6.5%的增速,尤其是我們的轉型升級的步伐在加快,創新型產業、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非常快,這里包括我們的醫藥產業、戰略新興產業、旅游業、服務業,都在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