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各莊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地處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景區腹地,是易縣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建設以來重點打造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園區規劃編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及科研單位專家教授歷經三個多月的考察、論證、評審后完成。園區以舉扶貧旗、打生態牌、走現代農業發展之路為開發建設指導思想,目標是打造國家級農業示范園區。規劃建設總面積145平方公里,涉及27個村,其中貧困村13個,貧困人口15469人。
園區規劃區域布局為“三帶、四園、五區、八大產業”。三帶:即景觀大道生態旅游產業帶、奇峰莊溝域優質糧果產業帶、下黃蒿溝域特色林果產業帶。四園:即現代農業科技園、易水生態莊園、生態養殖產業園、農產品加工物流園。五區:即西陵歷史文化生態保護區、易水生態新城生態保護區、營房寺生態養殖環境保護區、農業科技園生態功能區、溝域農業生態功能區。八大產業:即特色林果產業、現代種苗產業、設施菌菜產業、優質糧食產業、生態養殖產業、農產品加工產業、物流產業、生態旅游與農業休閑觀光產業。
目前,園區已啟動了下黃蒿萬畝林果科技示范園區項目、營房寺年出欄20萬頭生豬養殖場項目和園區景觀大道建設項目。其中,營房寺年出欄20萬頭生豬養殖場項目已完成土地流轉,正在整地;園區景觀大道建設項目已完成一期建設。特別是下黃蒿萬畝林果科技示范園區項目,投資總額達到近7000萬元,已完成土地流轉6500多畝,開發荒山3600多畝,完成優質林果栽植3500多畝,并全部完成了栽植地塊的微噴灌管道鋪設和園區循環路建設,預計今年蘋果產量能達到30多萬斤,效益能達到300多萬元。
園區采取“園區+企業+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從完成土地流轉的村擇優招錄了首批30名農業產業工人,簽訂了用工合同,月工資1800元,繳納三險。第二批、第三批產業工人正在招錄中,將有更多的農民變身為農業產業工人。園區建設啟動以來,用于土地流轉和發放農民工工資共計1500多萬元。完成土地流轉的村人均年收入由原來的不足3000元達到現在的6000多元,一舉實現了脫貧。
今年,園區將在石門店村啟動五村聯建項目,隨著園區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產業鏈條的不斷完善,最終實現將園區內下黃蒿、中黃蒿等五個行政村的農戶全部遷入新民居,不但讓園區內廣大農民有活干、有錢賺,還要幫他們搬進新居,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