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媒體紛至沓來。(徐斌李震宇攝)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G20峰會)即將在杭州召開,世界各地媒體記者齊聚錢塘江畔。今天上午8點,G20杭州峰會新聞中心正式開放運行。據統計,共有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0名記者報名參與G20杭州峰會報道。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美的人文環境給此次來杭的中外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初印象”。
媒體記者抵達新聞中心投入工作。(徐斌李震宇攝)
峰會新聞中心正式開放迎接中外媒體
G20杭州峰會召開在即,今天上午8點,位于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的峰會新聞中心正式投入運行。據悉,9月1日-2日,新聞中心運營時間為8:00-20:00;9月3日8:00開始24小時運營,至6日12:00結束。
新聞中心位于峰會主會場一層,總面積15000平方米,可同時接待5000名記者。
媒體記者抵達新聞中心投入采訪工作。(徐斌李震宇攝)
為給中外媒體提供專業、高效、便捷的服務,新聞中心設施設備按照國際一流水平建設。
記者在現場看到,新聞中心設有咨詢臺、公共工作區、新聞發布區、MCR區(總控區)、專用工作區、采訪區、茶歇餐飲區等十多個功能區塊。每個區塊并配備專業服務人員。
位于新聞中心大廳的公共工作區,提供近1500個記者工作席,配備500臺中英文操作系統的臺式電腦。同時,公共工作區提供21個單邊點、多國語言資料取閱、打印、傳真、通話等服務。
新聞發布區共有6間發布廳和4間采訪室,供各國代表團向媒體發布信息、接受采訪。記者剛到發布區,就看到統一著裝的志愿者面帶微笑正在引導國內外媒體記者進入采訪室。
據了解,約70多個國家近5000名記者注冊采訪此次G20杭州峰會。杭州市委外宣辦對外宣傳處處長吳新表示,此次共為660多家外媒的2000多名記者發放證件。
新聞中心的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反映杭州城市面貌的宣傳片。(李震宇攝)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記者Duarte在拍攝運河風景。董旭明攝
中外媒體記者點贊“人文杭州”
靚麗的山水景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美的人文環境給此次來杭的境內外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聞中心入口處的4個展示臺上,陳列著宣傳畫冊、郵票、DVD等近兩百種資訊材料。現場許多媒體記者正在翻閱自己感興趣的材料。浙江在線記者現場采訪了幾名中外記者。
光明網記者劉超說,他這次來杭州感覺這座城市“變化很大,越來越有國際范兒”了。昨天劉超和同事從蕭山機場下飛機之后,首先看到的就是很大的G20標志,他的同事當時還拍照發了朋友圈,標題就是“第一眼的杭州”。
在峰會新聞中心主屏幕邊上的記者工作臺旁,北京電視臺G20報道組負責后期制作的王海琨正忙著把今天上午采訪的素材傳回后方。他一邊熟練操作著電腦上的非線性編輯系統,一邊告訴記者,他是8月30號從北京坐高鐵來的杭州,上一次來還是三年前的2013年9月。
王海琨說,三年來杭州變化特別大。這次他和同事先后在南山路和錢江三橋拍攝了杭州的城市夜景,的確非常漂亮。他們還專門采訪了此次峰會的志愿者,他覺得“跟此前的其他會議相比,這次的志愿者顯得更加主動和熱情,他們不會等你遇到困難求助時才上前幫忙,而是會主動問你需要什么,這個細節讓我覺得蠻貼心。”
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記者納茲莉是第一次到中國。去年的峰會就在土耳其的安塔利亞舉辦,她認為兩座城市各具特色:“去年的安塔利亞吸引了全球關注的目光,杭州也一樣,是一個可愛的魅力城市。”納茲莉說,一定會抽時間去看看杭州的風景。
土耳其記者納茲莉
中外媒體緊盯經濟領域和國際形勢
為了做出峰會報道亮點,各家中外媒體都卯足了勁,在選題和報道角度上做足了準備。
“澎湃新聞”這次派出了20人的報道團隊,影像新聞副總監趙昀就是其中之一。趙昀最關注的是國際化進程中的中國發展動力,以及各國領導人的會面。“比如有些領導人的都是‘第一次’訪華。”
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記者周柯8月30日就到了杭州,這兩天,他忙著安排采訪任務,一整天都沒怎么休息。周柯告訴記者,央視各頻道來了1000多人,大家各有分工,他將針對杭州的人文環境和B20峰會進行報道。
“30日晚上我們對杭州錢江新城主題燈光秀進行了大篇幅的采訪報道。另外,B20峰會所涉及的金融貿易和基礎設施建設是我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周柯說。
歐洲廣播聯盟歐洲電視網記者蘭斯·紐哈特接受采訪。
對于此次峰會報道,歐洲廣播聯盟歐洲電視網記者蘭斯·紐哈特說,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會議,參加的領導人級別之高,也不是其他一般會議能比的。“我主要關注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并不景氣的時候,互聯網金融對于經濟的助推將是十分有力的,所以我希望能多了解一點這方面的內容。”蘭斯說。
浙江在線記者運用全媒體報道設備對今天下午的B20首場新聞發布會進行報道(倪雁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