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關村管委會、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河北省科技廳在北京聯合發布《發揮中關村節能環保技術優勢推進京津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方案》。三地政府將在方案指導下,發揮中關村節能環保企業技術優勢,推進京津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該方案提出,將通過承接重大工程和項目落地、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應用、形成跨區域節能環保項目合作機制、搭建綠色金融服務平臺四個方面措施,促進津冀鋼鐵、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會上,中關村管委會產業處調研員陳星表示,在加快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背景下,三地政府努力為企業對接“技術需求”和“環保需求”,將共性關鍵技術引入企業經營的上下游鏈條中,使得“環保技術提供方”與“產業升級需求方”能夠信息共享,助推企業做大做強,有效推進地區產業升級轉型。
天津市科委與會代表重點提到,天津重化工業環保問題需求突出。實施方案中,由北京、河北提供的環保技術和先進設備將有效解決這一需求,天津還為此設立了重化工業節能減排示范專項工程,通過三地形成的合作共享機制保障,把天津重化工領域的企業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加強提升。河北省科技廳與會代表則表示,會把工作方案與河北省出臺的1+18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專項方案相結合,起到互補帶動作用。還將借助中關村技術優勢,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深入研究并完善環保機制。
據了解,2016年,中關村節能環保與新能源產業總收入達5917億元,企業數量1500余家,在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培育了神霧、天壕節能、碧水源等領軍企業。中關村節能環保與新能源產業創新資源集聚,形成了以技術服務、工程總包、集成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京津冀三地將立足京津冀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一體化,充分發揮中關村節能環保產業的引領支撐和輻射帶動作用。通過支持搭建智慧環保平臺、開展聯合技術研發、創新綠色金融等手段,著力在大氣污染防治、水處理、固廢處置、高效節能、新能源及能源互聯網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和示范應用,推動區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通過合作,研發和推廣一批關鍵技術,加速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培育一批領軍企業,引導區域節能環保產業鏈合理布局;探索一系列產業促進的新機制,形成區域合作新模式。
此外,京津冀三地還將推進智慧環保平臺建設,支持利用物聯網等技術,搭建環保數據共享平臺。同時,推進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與水污染處理,重點推廣煙氣中多污染物聯合脫除技術,助力實施燃煤電廠超凈排放。三地還將協同推進固體廢棄物處置與土壤修復,推廣高效節能技術及新能源與能源互聯網應用,建設一批新技術新產品示范應用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