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漢堡峰會上指出:“我們要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大方向。這是二十國集團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經驗,也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路徑”。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對外開放正鋪展出氣勢恢宏的新畫卷,形成了嶄新的對外開放格局。
“一帶一路”倡議源自中國,屬于世界。4年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今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誕生270多項成果,舉世矚目。對于處在深度調整關鍵期的世界經濟,“一帶一路”倡議成為了新的動力和增長議程,也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
實現共贏共享發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同時,“一帶一路”也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和區域協調發展向縱深推進。中西部地區和沿邊地區開放提速,東部沿海地區率先轉型,形成海陸統籌、東西互濟、面向全球的開放新格局。
解決好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改革者始終站在這個高度上布局謀篇。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要牢牢抓住體制改革這個核心。”
以上海自貿試驗區為發端,推行“負面清單”,外商投資核準制改為備案制,打造“多地通關,如同一關”的通關一體化,貿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高,從上海至全國11個自貿試驗區,一批與國際經貿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正在試驗、復制、推廣。
就在這個月,適用于11個自貿試驗區的新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正式實施,從最初的190條到現在的95條,清單“瘦身”的背后是中國銳意改革的決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形成了嶄新的開放格局。中國與世界經濟的關聯方式,正從最初的“三來一補”向“優進優出”轉變;產業體系,正從國際分工協作的局部,躍升至與整個全球價值鏈深度卯合的全流程再造;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不斷壯大,開啟全球布局。制造業、采礦業等領域放寬外資準入限制,深港通、滬港通、債券通相繼開放。以“一帶一路”倡議為統領,中國正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全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譜寫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