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大氣污染防治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017年年會暨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技術交流對接會昨(3日)天在天津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召開。
天津市大氣污染防治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由天津市43家從事大氣污染防治治理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科技服務機構等單位于2016年發起、組建。在天津市科委的引導和推動下,聯盟按照《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的實施意見》要求,以產學研用創新聯盟做好共同開發產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提供設計和檢測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供人才培訓、開展交流活動為目標,由高新區企業航天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牽頭組建,于2017年1月被天津市科委認定為2016年度認定領軍企業產學研用創新聯盟。南開大學教授、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委員朱坦教授任首屆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賀克斌任專家委員會主任。
聯盟積極探索產學研用結合的協同創新機制,聯盟成員涵蓋大氣環境保護領域的研發、制造、咨詢服務、金融等供給單位,也包括了行業協會、生產性企業等需求單位,其中以航天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和天津市聯合環保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燃燒廢氣和工藝廢氣污染治理裝備制造、以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空氣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和天津市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為核心的科技、標準、政策研究為代表的科研機構、以天津天津七一二通信廣播有限公司和天津同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環保在線監測儀器制造廠商、天津市環科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和天津華測檢測認證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第三方服務機構以及國華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天津臨港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金融服務機構,天津市包裝技術協會、家具協會、鍋爐應用技術協會及生產企業作為需求方加入聯盟,目前聯盟成員達到73家,形成了全方位服務于大氣污染科研、治理、管理的創新平臺和信息溝通的紐帶。
聯盟以立足天津服務京津冀為宗旨,與環保國際智慧平臺及北京市、河北省的成員充分對接,為技術的引進和輸出奠定基礎、搭建平臺。航天十院主管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的副院長趙之平告訴記者,大氣污染防治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未來不僅將從大氣污染防治領域輸出成果經驗,更將依托聯盟企業的行業特色,從污水處理、土壤治理等方面,向京津冀地區乃至向全國推廣成功經驗。
天津市科委社會發展處副處長華強介紹,2017年天津啟動了兩個科技重大專項,旨在促進環保技術向企業聚集,此次會議期間,不少印染化工企業主動參會,尋找適應企業環保需求的技術和產品。此次年會的召開將助力天津綠色發展,為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的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技術對接會為環保產業精英、新成果、新技術、新工藝的展示提供了重要平臺,實現了聯盟成員的廣泛交流、積極對接,實現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