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引發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近日,哈薩克斯坦駐華大使努雷舍夫接受了新華網專訪。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述及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被視為國際社會穩定、安全和發展的共同責任。
以下是此次專訪的主要內容:
新華網: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引發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最近多天來,全球媒體紛紛在突出位置報道中共十九大,報道中國的發展成就,解碼中國的發展經驗,關注中國未來的道路怎么走。對十九大報告,您最關注什么?十九大報告具有怎樣的世界意義?
努雷舍夫:在我看來,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2017年10月最令人期待的重大活動之一,是能將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到一個國家自身發展上的大事件。近年來,中國在國際政治和全球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升如此凸顯,以至于中國國內形勢的發展都會對國際事務產生重大影響。中國領導層對國家持續穩定發展的高度擔當確保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高達30%左右。
所以,國際社會首先關注的是中國為進一步強化從嚴治黨、打擊腐敗、實現“中國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將采取哪些新的措施。
中共十九大的召開為上述問題提供了答案,全黨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并在會議期間選舉組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國際社會和中國人民得到了明確的信號,那就是中國領導人滿懷信心地邁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并對國家下階段的發展藍圖有著清晰的認識。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報告引起了各界專家的關注。作為論述中國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的文件,這份報告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因為與《哈薩克斯坦2050發展戰略》在內容有異曲同工之處,十九大報告對于哈薩克斯坦人來說很容易理解。上述兩份文件的最終目標都是增加人民的福祉,確保各經濟領域系統、持續地發展,推動創新發展,推動法治建設,消除腐敗,推行和平的外交政策。
同時,習近平的報告還清晰地描繪了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和擬采取的相應措施,使國際社會充分相信中國方案的前瞻性,未來國民經濟的穩定性,以及中國追求開放外交政策的愿望。同時,也使國際社會相信中國時刻準備捍衛國家利益的決心。
新華網:中共十九大報告說,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您如何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理念?您對此如何評價?
努雷舍夫:我認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被視為國際社會穩定、安全和發展的共同責任。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為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就當今世界各種迫切問題加強對話作出了巨大貢獻。
此外,近年來,中國還大力協助世界其他國家引進資金、技術和設備,助推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
新華網: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指出,中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在當前的國際背景下,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努雷舍夫:中國在發展自己的同時,還幫助世界上其他的國家發展。中國經常提出各種旨在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建設性意見和構想。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阿斯塔納首次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目前,這一倡議得到了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可以說,建設“一帶一路”是一個真正具有全球性意義的倡議。
此外,絲路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設立也有助于建設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前景良好的經濟項目從此有了更多替代性資金來源和多樣化的投資引進形式可供選擇。這為世界各國選擇最優的吸引投資的方式,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新華網:十九大報告說,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您認為,中哈兩國未來應如何進一步加強合作以惠及兩國人民?
努雷舍夫:目前,哈中兩國正在就積極推動哈薩克斯坦“光明大道”新經濟政策和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對接。現階段共有51項的產能與投資合作項目正在得到積極有效的落實。這些項目涵蓋了哈薩克斯坦工業創新發展中最受歡迎的領域,如機械制造、能源化工、輕工業等。
在哈中產能投資合作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預計會成立一批能夠生產具有高附加值、高質量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并將其產品向國外市場出口。同時,相關合作的落實有望創造2萬多個新增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