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百余名中國志愿者平昌冬奧會展風采
來源: 河北日報客戶端  張晶
2018-02-22 08:05:40

  平昌冬奧會中國志愿者(左一、左三)與中國游客合影。 河北日報客戶端特派記者張晶攝

  在平昌冬奧會采訪,記者經(jīng)常遇到來自國內(nèi)的志愿者。他們那甜美的笑容、親切的話語、貼心的服務,成為冬奧會上的亮麗風景。

  在平昌冬奧會雪車賽場工作的中國志愿者劉彥辰。 河北日報客戶端特派記者張晶攝

  據(jù)介紹,中國共有1345人通過平昌冬奧組委官網(wǎng)提交了從事冬奧會志愿服務的申請,經(jīng)網(wǎng)上審核和面試,有113人得償所愿。中國志愿者的平均年齡是24.5歲,最大的41歲,最小的19歲。他們或是做頒獎禮儀人員,或是從事奧運村、賽事、媒體運行等方面的服務工作,無論在哪個崗位,都是盡心盡力,一絲不茍。

  在平昌奧運村從事生活管理兼中巴司機志愿服務的鄢紫來自湖北。由于住地離奧運村很遠,他每天凌晨4時就得起床乘大巴到奧運村,6時開始開車送運動員到賽場,雖已連續(xù)工作了十幾天,但他從沒喊過辛苦。

  來自河北邢臺的平昌冬奧志愿者施旭云在工作中。 河北日報客戶端特派記者張晶攝

  來自河北省邢臺市的施旭云在韓國延世大學國際學專業(yè)讀大二。作為平昌冬奧會志愿者,她被安排作了奧運村管理員助理,協(xié)助管理員處理一些事務,幫助運動員辦理抵離手續(xù)。施旭云是個體育迷,但在志愿服務工作中一次也沒找過運動員簽名、合影,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志愿服務,受到好評。

  平昌冬奧會國際廣播中心是連接江陵、平昌和旌善三個賽區(qū)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每天都有許多記者、志愿者和工作人員在這里轉(zhuǎn)車。要想從數(shù)十條線路里快速找到自己要換乘的班次,真的是件很“燒腦”的事。因而,這里也就成了平昌冬奧會交通志愿者最忙碌的地方。

  平昌冬奧會中國志愿者楊靖(左)與同事一起工作。 河北日報客戶端特派記者張晶攝

  來自山西的楊靖就是在這里服務的交通志愿者之一。他是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的大四學生,曾當過G20峰會志愿者。一天,已倒班、正在休息室休息的楊靖聽到外面亂哄哄的,跑出去一看,一個平時客流很少的換乘點前竟排了幾十米的長隊。他上前一問,發(fā)現(xiàn)原來是排在隊首的記者等錯了地方,后來的人也都跟著排錯了。他趕緊把大家領到正確的換乘點。

  “這么多記者如果坐錯了車,可能這一天的工作就給耽誤了。”楊靖說,這讓他更體會到了交通志愿者的價值,此后進一步加強了與等車人員的交流,以提高大家的通勤效率和準確性,樹立中國志愿者的良好形象。

  記者詢問幾名外國同行對中國志愿者的印象,他們無一例外地豎起了大拇指。

關鍵詞
平昌冬奧會
責任編輯:裴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