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同時,鼓勵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運用定向降準和從市場上募集的資金,按照市場化定價原則實施“債轉股”項目。
據估算,此次降準將釋放資金7000億元。
在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提出支持銀行開拓小微企業市場,運用定向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增強小微信貸供給能力,加快已簽約債轉股項目落地。此外,會議指出,“要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穩定運行”。
此前,央行曾經四次定向降準,從降準次日滬指表現來看,央行正式宣布方案后,其中三次滬指均出現上漲。最近一次央行公告定向降準發生在去年國慶節前夕,去年9月30日央行公告定向降準后,國慶節后的第一個交易日(10月9日),滬指上漲0.76%。
此次央行定向降準有何影響?降準如期而至,貨幣政策方向變了嗎?后續還有降準空間么?新華社中國財富網記者邀請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以及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楊德龍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