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記者李政葳
第一爐鋼水、第一架飛機、第一艘萬噸輪船、第一臺1150毫米初軋機……在東北這片美麗的沃土上,曾經誕生了數不清的“新中國第一”。東北老工業基地也蘊藏著巨大的活力,如何挖掘潛力,促進轉型升級,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站在大連東港商務區碼頭臨風而立,大小各異的游艇在泊位上一字排開;登船離岸、泛舟海灣,在蔚藍的天空和清凈的海水映襯下,沿海林林總總的建筑并不顯得老邁。早在1984年,大連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批準成立全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如今,這座港口城市正在發揮遼寧沿海經濟帶一體化發展中的龍頭作用,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東港商務區岸邊,人們可以與成群的海鳥近距離互動,盡賞海邊城市美景(李政葳/攝)
互聯網新技術催生產業新業態
信息時代,IT已經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軟件產業對于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更是致關重要。
作為國家級示范軟件產業基地之一,大連軟件園經過20年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這樣逐漸發展起來的IT企業,成為一家面向全球客戶提供領先的應用軟件產品、信息服務及行業解決方案的IT企業。
不僅是國內軟件出口領軍企業,也是國內IT解決方案核心提供商。目前,公司業務覆蓋國內、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及公共事業、金融、產業、通信等各行業領域,是中國最大的對日軟件系統和IT服務提供商,在日本市場,很多政府機構、科技巨頭都是華信的客戶。在中國國內市場,業務覆蓋300余個城市,在銀行IC卡領域市場占有率第一。
近年來,大連華信每年投入億元用于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至今共獲得軟件產品177項,軟件著作權300項。2017年,大連華信實現營業收入20.4億元人民幣,出口額近1.8億美元。
充滿活力的華信,只是大連互聯網產業發展的縮影。
2017年,大連全市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0.8%、17.5%,分別快于規上工業39.8個和6.5個百分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業務收入達1053億元,華信、文思海輝、東軟(大連)公司出口創匯連續多年位居全國軟件服務外包行業前三名,整體發展水平和交付能力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面,大連已建成市備案眾創空間62個,其中國家備案眾創空間31家;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49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1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2家;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入選年度“全國高校創新創業50強”,高新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入選第二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
站在大窯灣港28樓眺望全貌,等待卸貨的輪船停在遠處海面的錨地上(李政葳/攝)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不斷加速
清潔能源并不是新鮮話題。1982年出國留學,2000年回國創業,在大連高新園區這片科創熱土上,年過六旬的張華民依然在心無旁騖地研究清潔能源。
在高新園區融科儲能的展廳里,擺著一排排色彩絢麗的液體,公司技術帶頭人、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張華民說這是釩電解液,也是融科儲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原材料。
“融科儲能正是看準了清潔能源的廣闊前景,并抓住了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革的機遇,牢牢掌握住核心技術專利,努力推進知識產權戰略,堅持創新發展,成為了產業‘領頭羊’?!睆埲A民道出了企業發展的關鍵。
目前,融科儲能已形成了包括大連高新區的總部基地、花園口材料基地和金普新區裝備基地的“三位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具備年產40多億元的生產能力,產品已出口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市場占有率達40%;在美國、德國以及國內多省市建立了多個儲能或微電網項目。
去年,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客機C919一飛沖天,讓中國人為之驕傲。或許很多人并不了解,在“中國制造”的背后,坐落在大連金普新區的大連長之琳科技功不可沒?!拔覀優閲a大飛機C919提供APU后防火墻隔熱方案,是大連地區唯一一家為C919首架機供貨的廠家?!遍L之琳科技相關負責人葛健說。
從2005年成立至今,長之琳已從一家開發區為日企配套的民營企業,發展成一家專業從事航空卡箍、管路件、發動機隔熱產品研發制造,和航空特種材料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成為中國商飛、中航工業集團各主機廠航空卡箍類產品主要供應商,是國內航空市場唯一的專業卡箍制造廠家。
在大連金普新區,類似長之琳這樣的龍頭企業不在少數。2014年,大連金普新區獲批成為全國第十個、東北三省地區首個國家級新區。成為高新企業的聚集地,一項項術創新,一個個科研成果的轉化,讓這里成了帶動東北振興發展的“火車頭”。
擁有核心技術,就擁有話語權。近年來,大連出臺一系列促進科技創新的政策,推進東北亞科技創新創業創投中心建設,2017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2.2%,并且不斷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先后與39家中科院系統科研院所和34所“985”大學建立穩定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建立15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61個創新研發平臺。
大連長興島恒力石化產業園內景象(李政葳/攝)
2018年夏天,三寰牧場作為大連新生景點橫空出世,迅速成為“網紅”(李政葳/攝)
傳統國企轉型升級、蓄勢待發
茵茵綠草,牛羊成群,風吹草低飄來陣陣清香。此情此景,不是在內蒙古的大草原上,而是暢游在大連城郊的三寰牧場。
三寰集團是大連成立70年的老農墾國企,在漫長的歲月里充當著市民的奶瓶子、菜籃子,為大連農副食品供應做出過重要貢獻。伴隨著改革開放,三寰集團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下老農墾國企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華麗轉身。如今的三寰已經發展成為總資產逾三百億,經營范圍涵蓋農業、商服業、地產業等多領域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被遼寧省農墾局概括為“三寰模式”。
將國有土地開發利用主動融入到國家綠色發展戰略之中,與城市創新轉型相結合,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是三寰集團探索的轉型發展之路。牧場分為三期開發:一期包含動物牧區、童話森林以及會耕部落,二期包括奶牛工社、文旅小鎮等,三期規劃了文創園、民宿等配套設施;還將引入一批諸如雅馬哈、海爾、樂高等世界級著名企業入駐,呈現出一種電子產品、圖書館、科技館中沒有的體驗樂趣。
站在大連長興島恒力石化產業園瞭望臺遠眺,數萬平方米園區內,管廊縱橫,儲罐林立,焊工、吊裝,一片繁忙施工景象。恒力石化(大連長興島)產業園各項目采用最先進的工藝、最好的設計和最嚴格的質量管控,力求建設世界一流、綠色、安全、生態、環保的示范型石化園區。
這家“綠色工廠”采用世界先進的美國英威達技術,已建成年產660萬噸的三條PTA (苯二甲酸)生產線,成為全球最大的PTA生產基地。目前,應用最新一代技術的年產250萬噸第四套PTA生產線也已啟動,將于2019年底達產。屆時,恒力PTA產能將突破1000萬噸,進一步鞏固恒力石化在PTA領域的龍頭地位。
“到今年7月,恒力煉化一體化項目已完成投資450億元,新增就業3000人,拉動當地就業近萬人;同時,對遼寧省乃至東北的技術升級和轉型發展,起到產業集聚的和輻射帶動作用,也將為遼寧和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企業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