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12月31日電題:持續創新的引領者——香港中資企業新突圍
新華社記者 李濱彬
香港多年來被多家國際機構評為最開放、自由和具競爭力的城市。中外企業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同場競技,發揮所長。
香港中資企業認為,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潮激蕩,香港中資企業需立足自身優勢,為深化創新改革不斷探索,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釋放體制機制活力,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加快世界一流企業建設,促進香港繁榮穩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2018年是中國旅游集團90歲生日,這個由港中旅集團和中國國旅集團戰略重組而來的大型央企,是總部在香港的三家央企之一,旗下匯聚了眾多知名品牌企業,網絡布局分布于內地、港澳和海外。
經過改革發展和重組整合,中國旅游集團退出了鋼鐵、物流和電力業務,聚焦旅游文化的主業,涵蓋旅行服務、旅游投資和運營、旅游零售、旅游金融、商務酒店運營、旅游新業態在內的多個產業格局。
當前,中國旅游集團將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旅游產業集團作為發展目標。集團董事長萬敏表示,圍繞“國家所需,香港所長”,中國旅游集團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產業和實體網絡優勢。
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的開通,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進入“快車道”。中國旅游集團開發更多“一程多站”和環線特色旅游產品,讓大灣區由過去的單線旅游升級到立體環形旅游,促使大灣區由單點極化向多點分散的全域旅游發展。
香港中國企業協會會長、中銀香港總裁高迎欣表示,目前,香港中資企業超過4200家,借助國家改革開放帶來的重大機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企業數量、規模、質量上都上了新臺階。
總部位于香港的三大央企之一華潤集團2018年也迎來80歲生日。80年來,華潤從僅有3人的小商號“聯和行”,發展到今天穩居世界500強前列、擁有員工40余萬人、總資產超萬億元的多元化大型企業集團。
集團董事長傅育寧說,華潤創新最大的障礙在于自己,大家在非常舒適的狀態,現有業務市場地位不錯,回報水平不低,這種情況下很難走出舒適區嘗試新東西,需要不斷引導企業積極對標全球范圍內的領先者。
面對束縛創新的體制和管理障礙,華潤在管理機制上成立了華潤資本,成立了和各個產業相對應的產業基金,提升了激勵機制,鼓勵基金管理人積極探索新產品模式,在創新發展中增加容錯空間和抗風險的能力。
“這樣就有一個新的決策機制,既發揮傳統產業的優勢,又跳出現有產業的局限,有新的團隊和機制,嘗試新業務發展,對于傳統國企推動變革,進而引領商業進步是一次有效嘗試。”傅育寧說。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其2018年施政報告中表示,特區政府目前遵循八大方向發展創新科技產業。而香港中資企業正利用香港創新發展新機遇,在推動香港經濟社會轉型中實現自身發展。
阿里將人工智能技術及解決方案引入香港市場,助力香港零售行業數字化轉型。2018年11月,香港理工大學、阿里云在香港簽署合作備忘錄,加強雙方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合作,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城市管理及醫療行業的應用。雙方先期研究成果將率先在香港應用,再推廣至粵港澳大灣區及海外城市。
阿里云港澳區域總經理劉彬星介紹,阿里云目前為香港提供超過205種行業化解決方案,航空、金融、物流、零售的諸多龍頭企業都和阿里云達成了合作。2014年,阿里云為香港帶來首個國際云計算數據中心,為當地企業和出海的中國內地企業提供數字技術服務。
2018年6月,騰訊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騰訊金融學院(香港)及騰訊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金融學院院長賴智明表示,騰訊金融學院(香港)將整合包括騰訊金融科技業務在內的各方資源,打造開放式平臺,共同推動金融科技在香港的長遠發展。
2018年9月,微信香港錢包接入香港金管局的“快速支付系統”,通過系統升級,為香港用戶提供全日24小時即時支付服務;10月起,微信香港錢包正式為香港用戶提供內地移動支付服務。
高迎欣表示,推進金融科技創新和金融服務便利化尤為重要。下一步,香港中資企業將進一步深化大灣區合作特別是金融合作,金融機構將大力發展民生金融、創新金融、綠色金融和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