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社會上一說到什么重要,就都要進校園,或者領導一批示,就進了校園,但是這些并不都是教學所要求的。為了應付各種與教學無關的任務,教師的教學時間被分拆得支離破碎。”廣州市政協委員宋川如是說,這番話足夠引起廣大老師的共鳴,因為非教學任務過多已經是個現實問題。在今年廣州市兩會上,宋川遞交了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非教學任務的提案。
委員:反對各科老師建立各學科家長群
“控煙”臺賬、禁毒教育臺賬、掃黑除惡臺賬、健康臺賬、垃圾分類臺賬、安全臺賬、體育臺賬、衛生臺賬、藝術臺賬、語言文字規范臺賬、校務監督臺賬、督導臺賬、計生臺賬、國防教育臺賬、人防工作臺賬、扶貧走訪臺賬、文明單位臺賬……宋川羅列了一系列校園里應付各類檢查、評比的臺賬,并表示各種各樣的檢查、評比已讓老師不堪其擾。
“要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讓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回歸課堂;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有更多的時間,改改作業,備備課;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學,靜心教書、育人。”他說。
因此他建議精簡會議,比如教育局每學期集中召開校長園長會議不超過3次(上級部門規定召集會議除外),機關各科室、直屬單位召開中小學、幼兒園各條線分管校長會議每學期1次。學校每周一次全體教職工會議改為兩星期一次或每月一次(除特殊情況以外)。
他表示,教育局要嚴格把控一些非教學項目,指導學校如何合理安排或精準提煉,而不是樣樣都進校園。
針對目前微信群太多的情況,宋川也建議,學校只設行政群一個,全體職工群一個,臨時工作群待任務完成后即可解散。家長群只用于家校溝通交流,不做聊天使用,家長有個別突出問題建議私信交流。
“每個班級只能建一個家長微信群,反對各科任老師建立各學科家長群。群里以發重要通知、事項為主,家長不用排隊說‘收到’或是點贊。群內互動時間為7:00-21:00,過早和過晚都不宜在群里發布消息。此外,家長在群里不能發布炫富和吐槽有損孩子身心健康的內容。”宋川表達了具體建議。
市教育局:非教學任務統一歸口到教育部門管理
廣州市教育局表示,收到委員提案后,就組織了“非教學任務專項進校園”專題調研。調研發現,目前一部分非教學任務專項進校園,如武術進校園、非遺文化進校園以及涉及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科技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內容進校園,這些內容起到有效補充學校正常教學的積極作用。
不過也存在著如提案中所提到的“太多太雜,很多部門下發文件要求,開展啟動儀式、督導檢查,備查臺賬、競賽評比等,過多的形式要求,加重學校負擔,影響學校正常教學”“學校教學時間難以保證,疲于應付”等問題。
廣州市教育局表示,將出臺有關文件,優化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環境,把各種非教學任務統一歸口到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篩選、主動“過濾”對學校不必要的工作布置,嚴格控制教師非教學型工作任務,包括各類社會性評比、競賽、征文、發動投票、調查等。
各中小學要嚴格執行“靜校制度”,謝絕未經區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批準除涉及安全穩定工作外的各類“進校園”活動和非教學任務。各有關部門要提前謀劃,把各類“進校園”活動項目和非教學任務在每學期開學前向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經市、區教育局審核同意后再向學校延伸。
為了規避互聯網群組帶來的負面效應,廣州市教育局也明確“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要求與教育教學相關的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履行群組管理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臺公約,規范群組網絡行為和信息發布。
該局表示,明確要求教師不得通過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業,將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規定班級微信群僅用于學校發布通知、家校信息溝通交流,不得發布與家校聯系無關的消息、言論,不做聊天使用。近期,廣州市教育局還壓縮網上打卡“留痕”,對微信、QQ工作群和政務APP開展自查清理。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龍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