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速讀中國

從農田到餐桌 156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全鏈條覆蓋

來源: 法治日報  
2023-12-05 08:47:15
分享: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乎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強調要以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來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在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田建新介紹,我國目前已制定發布156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實現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覆蓋。

  “食品安全標準是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措施。”全國人大代表、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南多年來一直關注食品安全標準建設,他建議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推動各類食品標準有機銜接、相輔相成,用“最嚴謹的標準”推動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

  織密食品安全標準網

  “標準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法規依據,‘最嚴謹的標準’也是我國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的重要內容。”田建新介紹,國家衛健委持續優化完善標準管理制度,打造嚴謹的標準管理體系。截至目前,共發布156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涉及安全指標2.3萬余項,這些指標涵蓋了我國居民消費的所有30大類340個小類食品,包括了影響居民飲食安全的主要健康危害因素,覆蓋了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到最終產品的全過程。

  對于消費者不太容易關注到的一些食品安全風險,我國也通過織密標準網對其進行管控。

  田建新舉例稱,比如我們日常使用的一次性紙杯或食品包裝袋,上面會有印刷字體或圖案,今年新發布的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用油墨國家標準對印刷油墨里的重金屬含量進行限定,這也使得我國成為繼瑞士和德國之后,國際上第三個用標準來管控食品接觸材料用油墨的國家。

  “自2013年起,國家有關部門便全面啟動食品標準清理工作,對將近5000項食品標準進行了清理、修訂、整合。從整體看,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基本解決了標準交叉、重復、矛盾的問題。”但陳南同時發現,我國食品分類系統繁多,由于沒有統一的食品分類標準,只能按照對應分類標準執行,這可能造成企業在使用標準、監管部門在執行標準的過程中,因標準分類不一致,引起理解偏差,由此帶來一定的食品安全管理風險。

  “由于食品不同分類,其生產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范圍和限量截然不同,這可能造成部分企業在進行食品生產時只選用對自己有利的標準條款。”對此,陳南建議,要通過制定最嚴謹的標準,提升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水平。應全面梳理現有與食品工業發展有關的標準、規則等,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通過加強部門協作配合,避免“標準打架”,推動各類食品標準有機銜接、相輔相成。還應盡快統一食品分類標準,這樣可有效提升標準的可執行性,避免相應的食品安全管理風險隱患。

  完善懲罰性賠償制度

  食品安全關系到廣大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來,相關部門始終保持對食品安全犯罪高壓態勢,嚴懲重處已成為打擊食品安全犯罪活動的常態。

  民事訴訟法規定,消費者協會和檢察機關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社會組織對于食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琪金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其鑫注意到,當前在司法實踐中,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越來越常見。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為司法辦案提供精準指引,進一步凸顯了司法機關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為群眾吃得安全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懲罰性賠償制度能起到預防和懲治違法犯罪行為的雙重效果,近年來,有關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呼聲一直不斷。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對于懲治食品安全領域違法行為、維護公共利益和消費者權益意義重大。”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副縣長呂妍認為,建立健全民事公益訴訟中的懲罰性賠償制度,不僅能充分發揮民事公益訴訟的追責功能,剝奪不法行為人的經濟獲益,還能直接給予實質性經濟懲處,增加違法侵權成本,對潛在違法者產生震懾與警示作用,最大程度抑制損害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

  呂妍發現,現行法律中對消費者提起的食品安全民事訴訟懲罰性賠償條款進行了規定,但對于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的主體資格、計算標準等則缺乏明確規定,這容易導致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類案件適用標準不一、判決尺度不一等問題。

  “應進一步明確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原告主體資格、懲罰性賠償計算標準以及處置方式等具體事項,確保訴訟有法可依、判決于法有據。”呂妍建議,應通過立法明確賦予檢察機關、消費者協會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社會組織在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中有主張懲罰性賠償的實質性權利。考慮到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中涉及消費者數量較多,難以明確計量實際損失,對于懲罰性賠償金的范圍,可以在限定最低額度的基礎上,以侵權行為人的獲利情況來明確懲罰性賠償金的計算基數,還要綜合考量侵權行為人違法行為程度、主觀惡意等要素,確定最終懲罰性賠償數額。

  系統推進反食品浪費

  民以食為天,食以儉養德。反食品浪費不僅關系到資源節約和社會文明,也關系到國家的糧食安全和供應保障,影響民眾的合理營養和身體健康。

  田建新介紹,近年來,國家衛健委將反食品浪費和食品安全、營養健康宣傳相融合,引導民眾重視反食品浪費工作,倡導供餐有度、落實光盤行動。比如,通過與教育部門在學校推進學生的食育教育,培養學生不偏食、不挑食、愛惜糧食的美德。

  為防止食品浪費,國家專門出臺了反食品浪費法,已于2021年4月29日起施行。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柏糧糧食儲備集團有限公司綠色儲糧課題研究組組長尚金鎖指出,反食品浪費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糧食生產、收購、儲存、運輸、加工、消費各環節,也涉及機關、學校、企業、社區、家庭各領域,應圍繞反食品浪費法,建立“教、管、帶”相結合的反食品浪費工作機制,切實減少食品浪費。

  比如,針對食品浪費較為嚴重的餐飲行業,各級部門應盡快建立健全行業規范,采取措施鼓勵餐飲服務經營者提供分餐服務、向社會公開反食品浪費工作情況,并督促餐飲外賣平臺、餐飲服務經營者等線上線下機構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按需適量點餐。作為餐飲服務經營者,也應建立反食品浪費的相關制度,比如對參與“光盤行動”的消費者給予適當獎勵,推動減少食品浪費現象。

  對于機關單位、學校等公共機構食堂這類“用餐大戶”,尚金鎖建議強化制度規范的約束效力,將反食品浪費工作納入相關考核,尤其要加強接待、會議、培訓等公務活動用餐管理。校園中,針對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購、儲藏、加工、制作和銷售等環節,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同時也要制定節約減損方案,推出小份菜、拼盤菜等,科學有效減少食品浪費。(法治日報記者 趙晨熙)

關鍵詞:農田,餐桌責任編輯:劉政豪